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无机氮的影响

作者:蔡红光; 袁静超; 闫孝贡; 刘剑钊; 张洪喜; 梁尧; 任军
来源:土壤通报, 2017, 48(02): 445-453.
DOI:10.19336/j.cnki.trtb.2017.02.28

摘要

通过田间动态监测,在东北中部黑土区比较了不同培肥措施下060 cm土壤三相比、容重、含水量及无机氮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的土壤容重在深松后随着玉米生育进程逐渐向初始状态(1.361.54 g cm-3)恢复;与常规栽培(T1)相比,深松+深追肥(T3)和深松+深追肥+增施有机肥(T4)可有效降低玉米成熟期时的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使2040 cm层次的土壤三相比接近理想值,T4处理下在成熟期(R6)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分别为53.4∶25.2∶21.4和50.9∶25.1∶24.0;此外,T4处理下2040 cm土壤容重至成熟期时仍保持在1.161.29 g cm-3。深松促进了硝态氮的下移,优化了土壤中氮的分配;在开花后,T4处理下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占总含量的31.1%37.5%,有效的满足了生育后期根系对养分的需求;T4处理下205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较T1处理下平均提高18.0%。研究表明,深松+深追肥+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尤其是在2040 cm,并能显著提升土壤水养库容能力,从而促进养分吸收,提高玉米产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