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广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儿童动物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黄婷苑; 孙敏英; 段丹萍; 秦发举; 沈纪川; 傅传喜; 刘华章
来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1): 1753-1754,f4.

摘要

目的分析2014至2017年广州市儿童动物致伤数据,了解其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减少儿童动物致伤的发生和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4至2017年广州5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儿童动物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4至2017年广州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动物伤病例16 220例,其中儿童动物伤4 638例,占28.60%。本市户籍儿童动物伤患者最多,占57.22%,高发于炎热的夏秋两季63.75%;男女性别比为1.53∶1,平均年龄(7.60±5.34)岁,以0~5岁居多,占50.43%;74.51%儿童动物伤发生在家中,常见于休闲活动(62.74%)和生命活动(30.72%)的过程中;动物伤种类以狗(45.82%)最多,其次为猫(21.82%);伤害程度多为轻度(99.42%),51.01%的伤害部位在上肢。结论儿童动物伤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多于女童家中高发,狗、猫致伤为主要原因。干预重点为儿童家长,应从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儿童如何养宠等方面来预防动物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狗、猫等动物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以此降低动物伤害和预防狂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