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多角度优化取样血管神经成像技术(3D-SPACE)及术中侧方扩散反应电生理监测技术(LSR)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08—2021-08于长江航运总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40例行3D-SPACE MRI血管神经成像技术及术中LSR电生理监测技术;B组仅行常规3D-TOF。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术后1周面部抽动缓解率为57.5%;术后6~12个月随访,缓解率90%,治愈率62.5%;术后面瘫率2.5%,听力下降、眩晕率7.5%。B组术后1周缓解率为60.0%;术后6~12个月随访,缓解率70%,治愈率30.0%;术后面瘫率12.5%,听力下降、眩晕率15%。A、B 2组术后1周缓解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A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3D-SPACE MRI血管神经成像技术联合术中LSR电生理监测技术,对于远期疗效意义明显,术中从解剖结构及神经功能上给手术医师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的信息,对面、听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
    长江航运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