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珺; 李勤慧*; 王斯晗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27): 126-175.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227034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CA、MCA、P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情呆滞、表情淡漠、头重如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情呆滞、表情淡漠、头重如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外周阻力(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Qmean、Vmean高于治疗前,R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Qmean、Vmean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18、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循环,抑制机体内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