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语·先进第十一》记录了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的一段对话,谈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对这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分别持有四种态度:对子路,孔子"哂之",因为孔子认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对冉有的理想,文中用"叹之"来表现,孔子认为冉有说的也是治理国家,既然是治理国家,那么礼乐教化之事,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君子来做,自己不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孔子认为,公西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