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辨识农民家庭县域市民化的不同实践样态,并构建精准化的促进策略,对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县域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意愿—能力”分析框架,当前我国农民家庭县域市民化实践存在“子代进城—父辈返乡”“子代进城—父辈留村”“代际互助市民化”“家庭一次性进城”等四种样态。高质量就业机会不足、城市社区社交机会欠缺、家庭整体市民化的成本过高且不确定性较大是县域市民化不足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完善低技能劳动力县域就业促进措施、增强家庭成员对县域的“地方感”、构筑举家市民化的保障机制,以促进农民家庭县域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同步提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