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丁酸钠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1.26±0.01) g黄颡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黄颡鱼血清溶菌酶(LZM)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1 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25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 <0.05)。黄颡鱼肝脏LZM和AKP活性在1 0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黄颡鱼肠道AKP和NOS活性在500 mg/kg丁酸钠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未添加组和2 000 mg/kg丁酸钠组(P<0.05)。2)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 0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颡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1 0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500 mg/kg丁酸钠组黄颡鱼肠道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钠组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00 mg/kg丁酸钠显著提高黄颡鱼前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和后肠的绒毛长度、肌层厚度(P<0.05)。以黄颡鱼幼鱼血清NOS、SOD活性和前肠绒毛长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 275、1 218和1 489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