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畅在《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中提出了德性既可以面向个人又可以面向社会的问题。德性的面向问题其实就是德性的主体或承载者是谁的问题。如果将社会当成是德性的承载者,将社会德性与个人德性强行并列对举,难免会导致社会德性与个人德性的交叉与重叠,乃至德性概念的放大甚至泛化。通过清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边界,可以发现,社会不可能脱离和超越个人而成为独立的实体,进而成为德性的面向、主体和承载者。社会德性这个概念充满歧义,社会没有德性,个人才是德性的主体或承载者。但是,德性可以有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就是公共性,而这种具有公共性的德性就是公德。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