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GERD病情进展的关系

作者:杨群芳; 温远生; 杨秀清; 张海林; 宋斌
来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1(22): 4-6.
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21.22.002

摘要

目的:探究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胃食管反流(GERD)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GERD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组、糜烂性食管炎(EE)组和Barrett食管(BE)组,各50例,使用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17水平,分析其与GER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17诊断GERD的效能。结果:三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17水平:BE组>EE组>NERD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NERD组>EE组>B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与GER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Ⅱ与GER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原Ⅰ截断值为>136.98 μg·L-1,诊断GERD曲线下面积0.788,灵敏度84.00 %,特异度74.00 %;胃蛋白酶原Ⅱ截断值为≤7.99 μg·L-1,诊断GERD曲线下面积0.698,灵敏度70.00 %,特异度78.00 %;胃泌素–17截断值为>2.55 pmol·L-1,诊断GERD曲线下面积0.848,灵敏度85.00 %,特异度88.00 %。结论:GER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17水平上升,胃蛋白酶原Ⅱ降低,且以上指标诊断GERD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因其具有方便、廉价的优点,有望成为筛查GERD的血清学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