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随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96例,非出血组107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qRT-PCR对各组miR-210、miR-14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0、miR-140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出血严重程度及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miR-210水平显著升高,清蛋白(Alb)及血清miR-140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病程、Fib、APTT、肝功能Child分级评分及血清miR-210水平显著上升,Alb及血清miR-140水平显著下降(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10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出血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miR-140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出血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后血清miR-210水平降低,血清miR-140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评分、血清miR-210、miR-140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0高表达患者6个月内总生存率(73.21%,41/56)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34);miR-140高表达患者6个月内总生存率(92.11%,35/38)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72.41%,42/5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14)。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miR-210、miR-140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
单位西昌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