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患者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以及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72例玫瑰痤疮患者,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TR)32例,丘疹脓疱型(PPR)40例。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受试者前额部和面颊部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计算毛囊蠕形螨阳性率、受累毛囊数量、毛囊蠕形螨总数、毛囊感染密度、受累毛囊感染密度,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及毛囊蠕形螨感染差异。当基线特征数据有统计差异时,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层分析。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检测仪测量受试者前额部和面颊部的角质层含水量、黑色素、血红素、皮脂、经表皮失水量(TEWL)以及皮肤弹性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年龄>31岁且病程>3年的患者中,PPR组的毛囊蠕形螨阳性率、受累毛囊数量、毛囊蠕形螨总数、毛囊感染密度、受累毛囊感染密度均高于ETR组(均P<0.05);而年龄>31岁且病程≤3年的患者,以及年龄≤31岁的患者中,ETR与PRP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肤生理指标中角质层含水量、黑色素、血红素、皮脂、TEWL以及皮肤弹性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可能受年龄、病程、亚型的影响,而皮肤生理指标未受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