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子探针99Tcm-3PRGD2 SPECT在体观察药物注射于大鼠不同部位后显像剂摄取变化,探究不同注射部位对胶原诱导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影响,建立在体评估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评估体系。方法取20只雌性SD大鼠(6~7周龄),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A组、B组、C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注射牛II型胶原乳剂(1.0 ml/只,1 g/L),A组注射于鼠尾根部,B组注射于背部皮下,C组注射于腹腔。1周后剂量减半,相同部位再次免疫注射。以两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4周后进行视觉评估、99Tcm-3PRGD2 SPECT显像及病理学分析,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CIA(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组成功造模7只(A组3只,B组2只,C组2只),成模率为47%。CIA各组T/N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5.668,P<0.05)。CIA各组关节病理滑膜细胞增生指数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H=9.218,P<0.05)。结论 3种不同注射方式均可建立CIA大鼠模型,但背部及腹腔注射可能造成明显炎症反应,且99Tcm-3PRGD2有助于为CIA模型的构建提供活体可视化依据。
-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