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中,舞台中影像的运用成为戏剧创作者热衷的探索方式。"零剧团"的小剧场戏剧《霾》和《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并未创造一个"幻觉"的剧场空间,而是倾向于营造德国学者汉斯·蒂斯·雷曼提出的"后戏剧剧场"特征,将文本、影像、肢体、灯光、声音等剧场元素并置,进行当代剧场的跨界实验,探索剧场中新的语汇。本文将从影像的角度描述和反思这两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