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脂质纳米氟碳液滴消融兔肝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廷宇; 王琦; 叶合敏; 曾超; 李婧男; 李发琪*
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 24(03): 161-165.
DOI: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22.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质纳米氟碳液滴(L-PFP)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兔肝的空化活动及术后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L-PFP,然后将2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HIFU组)和联合组(L-PFP联合HIFU),每组各12只;于超声引导下行HIFU定点消融兔肝,观察两组强回声区范围和灰度变化值情况;使用被动空化检测系统监控空化活动,观察辐照过程中两组宽带噪声(RMS)和累积瞬态空化剂量情况。分别于辐照前1 d和辐照后即刻、1 d、3 d、7 d检测兔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对辐照后各时间点兔肝标本行HE染色,观察消融灶转归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成功制备L-PFP,粒径(278.33±26.06)nm,稳定性良好。HUFI辐照后联合组强回声区范围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联合组灰度变化值分别为45.60±4.07和88.00±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化检测结果显示,HIFU辐照过程中两组RMS均总体增强,且随时间波动,联合组RMS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累积瞬态空化剂量0.69±0.07,显著高于对照组0.1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联合组辐照后即刻、1 d、3 d、7 d ALT和AST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联合组辐照后1 d、3 d、7 d ALT和AS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显示,联合组组织损伤更严重,细胞变性更彻底,炎性反应更强烈;其中对照组辐照后7 d消融灶恢复为正常组织,联合组辐照后7 d消融区域边缘可见较多正常肝细胞,并伴有条带状纤维化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L-PFP可通过增强空化效应有效提高HIFU消融效果,延长消融灶恢复所需时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