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县级市新诊断的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相关传播危险因素,为精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序贯纳入原则纳入某县级市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的新诊断HIV感染者。采用巢式PCR扩增法对HIV-1 pol基因区进行扩增,通过比较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计算成对距离,最终构建分子传播网络。高危传播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共获得有效序列461份,检测出6种毒株亚型,分别为CRF01_AE(51.41%)、CRF07_BC(34.06%)、B(9.76%)、CRF08_BC(3.25%)、CRF55_01B(1.08%)和C(0.43%)。基因距离在0.009时的成簇数最高,245条序列入网,形成54个传播簇,入网率为53.15%。多因素分析显示:≥50岁比18~49岁成为高危传播者的概率高(OR=2.042,P=0.026);职业中其他/不详(OR=0.360,P=0.014)低于农民,CRF07_BC亚型(OR=0.170,P<0.01)、CRF08_BC(OR=0.068,P=0.011)低于CRF01_AE亚型,B亚型(OR=4.131,P=0.001)高于CRF01_AE亚型。结论 调查地区HIV感染来源多元化,应重点加强B亚型、≥50岁老年人群以及农民的长期与动态监测,采取有效干预,防止感染。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