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鸟群落多样性特征可以反映湿地公园内不同功能区的栖息地质量。除了研究水鸟群落的Alpha多样性,其Beta多样性在空间维度上的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可以衡量不同功能区物种保护意义。为掌握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水鸟资源以及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设置14个观测点进行水鸟调查。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共有水鸟6目15科54种,以冬候鸟为主(占53.70%);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35种(占64.81%)、东洋界种8种(占14.81%)和两界广布种11种(占20.37%);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NT)物种2种,易危(VU)物种3种,濒危(EN)物种1种。各功能区间水鸟多样性差异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以湿地保育区最高(2.33),恢复重建区最低(2.05);恢复重建区与湿地保育区相似性最高(0.8889),游客开放区与湿地保育区相似性指数最低(0.5000);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之间的水鸟群落Beta多样性周转组分高于嵌套组分,其余功能区之间Beta多样性的嵌套组分均高于周转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嬉子湖湿地公园功能区设置基本合理,且湿地保育区内水鸟群落结构最为稳定,但在关注湿地保育区的同时,也应加强恢复重建区建设,提高该功能区栖息地的生境多样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