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劝善戒恶的通俗读物,承载善恶报应观念的善书(或称劝善书)对明清以降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明清理学家围绕善书,就人性观、命运观和天道观展开了相当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从作为"善书运动"兴起标志的袁了凡《立命篇》开始,到清代张尔岐《袁氏立命说辩》、罗有高《书济阳张子〈立命说辩〉后》,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善书和理学互动的思想脉络。透过这三篇构成历时性争论的思想文献,可以看出明清"善书运动"形塑理学议题、影响理学观念,以及这些议题和观念的演变反过来助推了"善书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