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徽沿江地区中三叠统角砾岩极其发育,岩性、形态、岩石组合类型多样,但成因尚无定论,多被解释为膏溶角砾岩。通过对多地若干条剖面调查,发现用简单的膏溶角砾岩来解释这套复杂的砾岩有所不妥。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辨识出5类不同成因机制的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冲积扇砾岩和构造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和冲积扇砾岩均发育于同生期,前者与所处的滨岸缓坡位置密切相关;后者与构造隆升区的各类岩石受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有关,在突发性事件的诱导下,母岩剥离而形成的沉积物随雨水坡面流冲刷、搬运作用由山顶和斜坡向山谷快递移动,快速沉积形成,代表了印支运动早幕活动的加强期,指示了印支运动早幕是以抬升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为辅。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与印支运动早幕无明显的关联性,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燕山运动的构造活动及淡水淋浴作用的结果。前者砾石成分相对单一,发育于干旱蒸发的高水位体系域内,可能为原先含膏白云岩、白云岩与石膏互层,后由于构造抬升,石膏层受到淡水的作用溶蚀,造成了岩层空疏—垮塌,在原地堆积形成;后者砾石成分较为复杂,其形成与构造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前期的构造破碎为后期渗流水和潜流水提供了岩溶作用空间。构造角砾岩应为构造活动的产物,应与印支运动早幕无关,而为北西、北东向张性断裂破坏的结果,其成因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或燕山运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