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 称院外心脏骤停[1](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如何提升OHCA的复苏成功率是急救医疗中的关注焦点, 1974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应急指挥中心首次提出急救现场旁观者拨打急救电话时由调度员指导其完成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称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技术(dispatcher-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A-CPR)[2], 随之院前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MPDS)研发并相继得到院前急救单位的应用和推荐。我国部分城市急救中心(站)相继使用后对其功能及应用经验反馈诸多, 而针对旁观者实施CPR质量评估与检测以及各支持环节影响力未见相关报道。昆山市急救中心2021年10月正式启用MPDS系统, 截止2022年3月共完成80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旁观者CPR电话指导。教育培训科护士通过电话回访形式整理资料, 分析DA-CPR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技术成功的相关因素且提出可行性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