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作者:边巴卓玛; 韩雪芹; 夏斌
来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 10(05): 33-35.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6例气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组(42例,胎龄<37孕周)和足月儿组(124例,37孕周≤胎龄<42孕周)。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患儿入院时性别及生产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剖宫产多于自然分娩。2早产儿组出生体质量、胎龄及入院年龄均较足月儿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儿组入院时发现气胸比例显著低于足月儿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气胸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病理性和(或)医源性气胸所占比例更大,而足月儿组自发性气胸所占比例更大。5早产儿组胸腔闭式引流率、机械通气率、病死率、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日及治愈患儿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高于或长于足月儿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气胸病情较足月儿更危重,治疗更困难,结局更差,需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