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改变离心条件缩短凝血常规检验的检测周转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 500 g,15 min)、(2 000 g,10 min)、(2 500 g,5 min)3种离心条件,分别验证离心后血浆中是否PLT<10×109/L,RBC是否破坏,凝血七项(PT、APTT、Fib、TT、AT、D-D、FDP)结果是否一致,凝血因子Ⅴ、Ⅷ活性是否改变。结果 当PLT≤500×109/L,3种离心条件下血浆PLT均<10×109/L;当PLT>500×109/L,(1 500 g,15 min)、(2 000 g,10 min)离心上清液PLT均<10×109/L,2 500 g,5 min离心时有2例(90%)未满足要求。3种离心条件下RBC、Hb与离心前比较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RBC 80%<3.0%,Hb 80%<3.5%)。以行业标准规定的(1 500 g,15 min)为标准,(2 000 g,10 min)、(2 500 g,5 min)离心PT、APTT、Fib的偏倚满足《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TT、AT、D-D、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Ⅴ、Ⅷ的偏倚80%<1/3卫生部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25%),满足比对要求。结论 为提高检验效率,尤其是在危急病人的救治中,某些凝血常规项目检测可提高离心力以缩短离心时间,保证后续的快速检测。

  • 单位
    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