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是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但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国内少有报道。目的评估CCTA狭窄程度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2-01-01至2012-09-3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期间曾行CCTA的患者。依据2016年发布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对狭窄程度进行评分,依据CAD-RADS评分分为无斑块组、非阻塞性斑块组、阻塞性斑块组。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血运重建。随访于2017-08-01至2017-10-10完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05例患者,平均随访(5.0±0.9)年。其中无斑块组295例(41.8%),非阻塞性斑块组410例(58.2%),阻塞性斑块组221例(31.3%)。阻塞性斑块组5年全因死亡率(19.0%)高于无斑块组(5.8%)和非阻塞性斑块组(7.4%)(χ2=21.88、11.62,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急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狭窄(CAD-RADS评分≥3分)是5年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阻塞性斑块组5年心源性死亡率(7.7%)高于无斑块组(0.7%)和非阻塞性斑块组(1.6%)(χ2=17.53、8.18,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狭窄是5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阻塞性斑块组择期血运重建率(12.7%)高于无斑块组(2.0%)和非阻塞性斑块组(4.8%)(χ2=23.64、7.76,P<0.001)。阻塞性斑块组5年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7.7%)高于无斑块组(1.4%)和非阻塞性斑块组(1.6%)(χ2=13.18、8.18,P<0.001)。无斑块组和非阻塞性斑块组5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择期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CTA评估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患者长期预后指标较差,阻塞性狭窄是其5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阻塞性斑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择期血运重建率均较非阻塞性斑块与无斑块患者低,非阻塞性斑块患者与无斑块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当。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