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解决滨海重盐碱地春旱、返盐以及缺N、贫P的突出问题,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和柽柳固C、排盐的特性,在华北低平原区滨海重盐碱区人工柽柳地开展了为期4年的咸水[不灌水和灌溉地下咸水(含盐量8.02~9.34 g?L-1, W)]与NP [不施肥(CK、WCK),单施氮(N、WN)和施氮磷(NP、WNP)]的2因素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养分和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以达到生物改良盐碱地、提升绿色生态景观的目标。研究结果显示,柽柳地首次灌溉咸水, 0~30 cm土壤盐分平均下降32.7%;但连续3年灌溉咸水柽柳地0~30 cm土层盐分平均上升11.2%~18.3%; 0~9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下降19.4%~32.1%, 0~30 cm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下降。灌溉咸水条件下施用NP (WNP)比对照(WCK)的0~30 cm土层的含盐量下降36.1%,土壤0~30 cm全氮、含水量和30~60 cm的Olsen-P含量均显著下降;而0~30 cm土层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有效钾含量显著提升。P是滨海重盐碱地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灌溉咸水促进了柽柳对P吸收,进一步加剧土壤P消耗;灌溉咸水并施NP (WNP)可缓解滨海重盐碱柽柳地营养元素匮乏的限制,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降低因连续直灌咸水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研究结果为重盐碱地人工柽柳咸水灌溉及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
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