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第三版)对"差科"的释义与引例不尽一致,都存在一些问题。"差科"连文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但未成词,意义也与后来的"差科"不同。唐初期出现"差科",指包括租庸调和杂役在内的赋税,其意义在唐中期前后两个阶段明显不同:前阶段包含徭役,后阶段则不包含徭役。"差科"至唐后期泛化,在具体语言用例中或指赋税或指徭役。这一意义一直延续到晚清,直至该词消亡。"差科"属于在线成词,后来出现的意义差别基本不是词义本身的发展,而是所指内容的变化,其消亡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差科"同义词群庞大,内部关系复杂,其竞争及其结果,既有语言外部决定性的关键原因,也有语言自身影响制约的重要因素。
-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