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黎凯锋; 张亮; 廖彬; 田灿辉; 贺雄军; 刘亚杰*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07): 589-593.
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0.040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水平(ACh E和BCh E)在卒中后痴呆患者(Poststroke dementia,PS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5例,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分为PSD组64例和卒中后非痴呆组(posts-troke non dementia,PSND) 151例,非痴呆组可分为非痴呆认知功能正常组(post-stroke non cognitive impairment,PSNCI) 68例和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组(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 83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血清ACh E、BCh E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SD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分析血清ACh E、BCh E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PSD患者较PSND患者年龄、血清CRP、Hcy明显升高,受教育程度、血清ACh E、BCh E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教育程度、CRP、Hcy、ACh E、BCh E水平是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Pearson相关分析示血清ACh E(r=0.457,P <0.001)、BCh E水平(r=0.421,P <0.001)与MoCA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血清ACh E、BCh E水平对PSD的诊断价值中,灵敏度分别为85.4%、87.6%,特异度分别为81.2%、82.3%,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61,且血清ACh E、BCh E水平联合检测对对PSD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血清ACh E、BCh E水平单独检测(P <0.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是缺血性性脑卒中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液学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PSD患者并予以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单位
    东莞市中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