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体育课的集体授课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体质上存在的先天差异,容易出现"强的吃不饱,弱的吃不了"的现象,客观上会产生"一刀切"的弊端。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原因,当遇到患病、残疾等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时,往往采取见习的方法解决。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对体育弱势群体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我校提出了"传统+处方"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并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