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辩学发展史上一个典型论题。《公孙龙子》一书中的《白马论》保存有关于该论题的详细论证。这些论证,既包括立足于"名"的层面进行分析,也包括在"辞""说""辩"层面予以讨论。汉代学者司马谈关于名家思维具有"专决于名"之特点的断定,至少就公孙龙的白马论而言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公孙龙在《白马论》中对"白马非马"的论证,具有诉诸对话、名墨兼通、重视而不囿于"名"之分析的特点。立足于《白马论》的文本世界对"白马非马"的说理展开分析,这一研究在整体上接续了近代以来"由内视内""据中释中"的传统文化研究路径。这一研究的开展,事先不预设任何理论,不选取《名实论》《指物论》或者《坚白论》等。《公孙龙子》中《白马论》之外的其他篇目作为特定观测点,而是紧紧围绕《白马论》一文中有关对话的展开予以考察。进而,这一研究取向和近代以来学术界盛行的"据西释中"之传统典籍研究模式相比,可谓更加容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