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和提高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7—8月某三甲医院81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自行设计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现状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ROC曲线进行最适曲线下面积(AUC)及临界值的变量预测,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27份,有效问卷8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94%。共有289名(35.68%)临床护士患有下肢静脉曲张。ROC曲线分析显示,护士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年龄高危截断值为29岁(AUC为0.611,P<0.001,95%CI:0.572~0.650),护龄的高危截断值为8年(AUC为0.623,P<0.001,95%CI:0.584~0.661),上班期间行走时间的高危截断值为4 h(AUC为0.604,P<0.005,95%CI:0.565~0.6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护龄、有无静脉曲张家族史、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史、不同的夜班情况、生育情况、是否口服避孕药、穿戴弹力袜、上班期间不同的行走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有静脉曲张家族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穿戴弹力袜、上班期间行走的时间是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护士由于职业因素,下肢静脉曲张患病率高,且普遍存在防护措施采取不到位的现象,应该积极采取合理的综合性防护措施改善现状,而医院管理者也应引起重视,并从体恤关怀员工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或者为护士提供弹力袜等,从而减少护士职业性损伤,延长其职业生涯。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