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季节性模式, 分析流感活动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第14周至2020年第13周我国大陆南方和北方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的就诊百分比和病原学监测数据, 计算流感检测阳性率, 并对ILI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百分比(ILI%)、检测阳性率及流行优势株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ILI%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 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9监测年度我国南方和北方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南方和北方均在每年的第40周至次年的第13周出现明显冬春季高峰, 南方在每年的第20周至35周出现夏季小高峰。2010—2019监测年度我国南方和北方流感活动呈现出不同的活动趋势, 其中南方的ILI%以2012年为联结点呈现先降(APC=-10.36%)后升(APC=3.51%)的趋势, 而北方的ILI%在2010—2019监测年度呈现出下降趋势(APC=AAPC=-2.90%)。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季节性模式, 表现为甲型H1N1亚型和B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发生, A(H3N2)亚型全年均可发生。结论我国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南北方流感流行优势株大体相同, 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季节性模式。需持续做好流感病原学监测, 完善疫苗免疫策略, 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 鼓励每年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 降低流感对人群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