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典型小流域包气带土壤水同位素特征

作者:柯浩成;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张军; 刘莹; 赵宾华; 常恩浩; 王琦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03): 298-303.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7.03.049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王茂沟流域降水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黄土区土壤水分运移机制、模型参数识别及生态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中δD和δ~(18) 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8.08‰)~(-14.37‰),(-16.13‰)~(1.41‰)和(-92.36‰)~(-34.98‰),(-12.48‰)~(-5.01‰),平均值分别为-37.36‰,-5.65‰和-60.18‰,-7.81‰。(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通透性草地>梯田>林地>坝地>坡耕地,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分馏程度梯田>草地>坝地>坡耕地>林地。(3)林地和草地"优先流"现象明显,草地"优先流"程度最大,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4)草地、林地和梯田分别在160,200,200cm土层及以下氢氧同位素值相对稳定,坝地和坡耕地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与补给造成较大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