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主要探讨张介宾的"无虚不作眩"学术思想及从虚论治眩晕理论溯源。先秦时期《内经》认为眩晕证由气、血、精、髓虚有关,搭建虚证眩晕的基本框架,为张介宾"无虚不作眩"理论做铺垫。汉代提出心虚、胆虚、脾胃虚弱可导致眩晕,为张介宾虚证眩晕的认识与论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隋唐时期认为卫气不固、阳气衰弱可引发眩晕,创眩晕养生防病理论,补前人之不备,启后世之先河。宋金元时期继承及发展了虚证眩晕理论,又提出下虚致眩。张介宾结合先贤各家之说提出"无虚不作眩"理论,在治疗上提出"以治虚为先,而兼治为佐"的原则,从理、法、方、药各方面发展这一理论。
-
单位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