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中国古代的民众力量

作者:鲁西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02): 125-136.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2.011

摘要

中国古代的民意,是指王朝国家所统治的普通民众的意愿与志向。民意主要表现为民之所“欲”与民之所“恶”。基本的生存条件、有序而安稳的生活环境、财富以及权势,是民之所“欲”的四个主要方面;贪暴、苛政、不信,则是民之所“恶”的三个主要方面。民意主要通过民众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趋从”“畏服”与“敬服”“不从”乃至“亡匿”“怨恨”及“起为盗贼”等。民意的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攻城略地,或以民谣等形式影响国是朝政、官吏任免,也可以以怠工、逃亡等形式逃避、拒绝纳赋服役,甚或起为盗贼,给国家与社会造成破坏。民意具有力量的基础,是民众的人力与物力。中国古代民意的基本内涵是求生存,追求美好的生活,它本质上是一种求生意志;中国古代民意所展示出来的力量,是一种求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