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患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洪湖市血吸虫病专科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不保肝组(52例)、双环醇组(65例)及水飞蓟宾组(51例)。不保肝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双环醇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入双环醇片治疗,水飞蓟宾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入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不保肝组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3级占比多于水飞蓟宾组与双环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飞蓟宾组患者的肝损伤严重程度≥3级占比与双环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保肝组、水飞蓟宾组与双环醇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3 %、11.76 %、10.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水飞蓟宾组与双环醇组的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均较治疗前提高,IL–10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保肝组患者治疗4周后IL–17、IFN–γ、IL–10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保肝组患者治疗8周后IL–17、IFN–γ均较治疗前提高,IL–10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环醇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的IL–17、IFN–γ高于水飞蓟宾组,IL–10低于水飞蓟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组患者治疗8周后IL–17、IFN–γ、IL–10与水飞蓟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双环醇片治疗效果优于水飞蓟宾胶囊,但两种保肝药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诱导促炎因子分泌,下调血中抗炎因子表达,然而在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时,需慎重使用保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