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60例。按照是否行PICCO监测,分为PICCO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尿量、血压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疾病预后情况。PICCO组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全心射血分数(GEF)的变化。评估上述指标对于老年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PICCO组在治疗12、24及48 h后,其乳酸及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小时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升压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患者7 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但14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治疗后的CI及G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EVLW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存活组的治疗前CI及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明显低于死亡组;存活组在治疗48 h后的CI、GEF仍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及EVLWI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CI、GEF、SVRI和治疗48 h后的CI、GEF、SVRI和EVLWI均可有效预测患者28 d的预后状况。结论 PICCO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复苏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其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