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UR1基因探讨川芎嗪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

作者:余万; 葛玉元; 张勇*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1(11): 1226-1231.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0.11.015

摘要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安全有效的TBI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SPF级ICR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开颅窗后不给予颅脑撞击。损伤2 h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川芎嗪,每天1次,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于建模损伤后1,3,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磺酰脲受体1(SUR1)、M4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4)、水通道蛋白4(AQP4)、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 MAPK)等相关因子的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第7天mNSS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 <0.05-0.001),中、高剂量组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SUR1、TRPM4、AQP4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或P <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调控SUR1,从而调控其下游靶蛋白TRPM4、AQP4和p38,进而改善T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