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植物皮类中药的集中收载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经过历代沿用与发展,此类药物药性理论不断完善,临证应用更为广泛。通过对《本草纲目》所载植物皮类药的逐条筛选,分析其四气、五味和毒性分布规律。再研读医药典籍,发现此类药物功效主治包括消痈疮疥癣、止痢、下气消痰、止吐逆、杀虫、利小便、通关节等;临证多用于治疗疮疡、时行杂病、肺系疾病、经络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综合分析认为,果皮类药物的药性以辛、苦、温为主,多治疗肺胃病证;树皮、根皮类药以苦味为主,多用于疮疡、痹痛、痢疾,其作用与"苦入心""心主血脉""苦能坚"等理论相关。参考文献30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