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民俗学的整体转向,学界对"民俗"的理解由民俗诸物的"事象"转为民俗实践的"事件"。因为"事件"是可以建构语境(即构境)的"行为",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等人"言即是行"的立场,"行为构境"即是"语言构境",故"文本"作为"语言性"的存在,也便由此具有了建构语境的能力,成为一种具有构境能力的语言事件(行为)。晚近的美国民俗学界对于"文本构境"的讨论与人类学、语言学、哲学领域"语言本质观"的重大转折(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密切相关,并从诠释学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理论支持,为我们重新思考"文本"的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向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