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53例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PTA手术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或电话随访得到每位患者PTA术后3、6、12个月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分析其狭窄部位、长度以及程度,年龄,原发病,血红蛋白,内瘘使用时间,内瘘类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球囊直径,手术方式(B超引导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与PTA术后通畅率的关系。结果狭窄长度≤3 cm组与>3 cm组PTA术后3个月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长度≤3 cm组PTA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显著升高,与>3 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字血管造影组PTA术后3个月初级通畅率比B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TA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年龄、糖尿病、血红蛋白、内瘘使用时间、内瘘类型、球囊直径各组的术后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狭窄长度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术后初级通畅率的重要因素,而手术方法(B超引导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年龄、糖尿病、内瘘使用时间、狭窄部位对于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作用仍需深入研究,血红蛋白、狭窄程度、内瘘类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术中所用球囊直径对于PTA术后通畅率影响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