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行研究。综合荟萃分析结果、相关指南、专家建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形成最终建议,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行PICC的87例新生儿进行整合实践,评价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局指标。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上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75~0.92,P<0.05)。最终的转译评鉴结果建议新生儿若无PICC置管前下肢静脉已被破坏等特殊情况,首选经下肢静脉行PICC。整合实践的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与左下肢置管相比,右下肢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经股静脉置管相比,经大隐静脉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下肢大隐静脉可作为新生儿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