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邓晶晶; 袁青; 肖艳华; 曾晓琳; 麦嘉玲; 梁银平
来源:针刺研究, 2014, 39(04): 298-304.
DOI:10.13702/j.1000-0607.2014.04.008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油剂皮下注射配合饮食乙醇和高脂饲料的复合方法制作肝硬化模型。针刺组电针双侧"后三里""三阴交""太冲"15min,西药组予吗丁啉药液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进食情况,测量小肠推进率、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取肝脏行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进食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肝脏指数升高,门脉外径增加(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的进食量和小肠推进率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针刺组肝脏指数和门脉外径较模型组下降(P<0.05)。空白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血窦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呈典型肝硬化改变,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间质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西药组与模型组相仿,纤维增生较重,肝细胞变性和炎性坏死现象明显;针刺组较模型组改善,纤维组织间隔较细,变性和炎性反应坏死反应减轻。结论:针刺能增强肝硬化时减弱的胃肠动力,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对肝硬化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