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江口电站岩爆现象极其普遍和突出。通过统计岩爆的宏观滞后破坏特征、形成方位与扩展情况,结合微震监测与围岩松弛程度,探讨了滞后型岩爆的孕育特征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开挖后未出现弹射现象,断面成型好,残孔率高,可达85%以上;(2)开挖数小时后,应力调整加剧,岩爆数量增多,岩石微震监测时间频率增加,空间位置次数集中;(3)长时间暴露不加以支护后,岩爆破坏程度加剧,由轻微岩爆发展为中等甚至强烈岩爆;(4)已支护部位出现浅部饼层化现象,说明仍存在应力释放调整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研究发现,双江口岩爆存在典型的滞后时间效应,应力调整时间长,开挖支护1~2个月后局部部位仍存在二次破坏的现象。岩爆破坏规律频率总体呈"平静期→频繁高发期→下降期→平稳期",数量总体呈"无→增加→峰值→减弱→无"。根据滞后型岩爆的特征、规律和机制,据此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滞后型岩爆浅层支护措施,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