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治疗全程中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比值的动态监测, 评价其变化特点以及与LN活动度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住院的65例初治L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2000)评分、疾病发展阶段及用药情况, 分为初诊活动期、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期, 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比值在这3个治疗节点的变化规律, 评价其与狼疮活动程度、感染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 LN患者初发活动时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下降, 与SLEDAI-2000评分呈负相关(r=-0.67、-0.33, P<0.01), 诱导治疗后上升;B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初发活动时升高, 与SLEDAI-2000评分呈正相关(r=0.38、0.26, P<0.01), 经诱导治疗后明显下降;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初发活动时均升高, 在诱导治疗后均下降, 与SLEDAI-2000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0.26、0.29, P<0.05)。维持治疗期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NK细胞比例再次下降, 与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感染高发生率(47.20%, 17/36)有关, 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到临界值247.50个/μl时,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 预测感染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5%、87.50%;关注C反应蛋白(CRP)/CD4+T淋巴细胞可以将预测感染的灵敏度提升到94.12%, 同时关注CRP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将预测感染的特异度提升至95.00%。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NK细胞比例、高B淋巴细胞比例的组合像提示病情高度活动;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NK细胞比例、低B淋巴细胞比例的组合像提示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结论 LN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水平低, B淋巴细胞水平高时, LN活动度越高;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及B淋巴细胞均下降时, 此时更易发生感染。将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CRP联合起来可以提高LN预测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