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处置措施下湿陷性黄土路基渗透变形,对不同处置措施下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渗透变形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并结合室内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强非均匀地基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渗透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前,而且当湿陷性黄土的深度不大于7 m时,渗透变形值在可控范围内;当湿陷性黄土的深度大于7 m时,渗透变形值超过了路基填筑的允许变形量,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或减小渗透变形;(2)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路基填筑时,应先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要求,然后再进行填筑;当地基不满足填筑要求时,可采用强夯、强夯+预压法等措施处理;(3)当湿陷性黄土的深度不超过7 m时,渗透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当湿陷性黄土的深度大于7 m时,渗透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因此建议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路基填筑时应考虑透水性。对于不同的处置措施其适用条件有所不同,采用了一种新的处置措施——预压后填土法。该方法是将湿陷性黄土进行一定深度的晾晒后进行预压,然后再进行填筑。通过对该方法的研究可知: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该方法进行填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