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海洋-大气耦合气候模式COSMOS(ECHAM5/JSBACH/MPIOM)探讨800 ka以来东亚季风区在不同间冰期的气候特征。本研究采取了Barker等2019年提出的有关间冰期暖期稳定态的定义,即全球冰量处于或接近最低值,且没有千年气候事件/冰融水事件发生的间冰期早期阶段,保证了试验设计的真实性。结果表明:11个间冰期相比于工业革命前(Pre-industrial,简称PI)时期,MIS1、MIS5.5、MIS7.3、MIS7.5、MIS9.3、MIS11.3、MIS 13.1、MIS 15.1和MIS 17时期在中国中高纬度大部分区域地表温度升高,而MIS 15.5和MIS 19.3与之相反;除了MIS15.5时期在中国北方降水减少以外,其余间冰期在中国北方降水均增多。在MIS15.5时期,CO2浓度低于PI时期,近日点的经度与PI时期接近,但偏心率约是PI时期的3倍,使得该时期北半球夏季接收到更少的太阳辐射,海陆热力差异减弱,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季风北界南移; MIS19.3时期,由于轨道参数变化不大,使得海陆热力差异与PI相比变化不大,所以季风强度变化不大,季风北界位置基本不变。其中,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高于PI时期的其他间冰期阶段,其季风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的强度和位置的相应变化有关。这表明夏季太阳辐射的变化可能通过西太副高调节中国北方降水,从而改变了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
-
单位中国科学院;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