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击鞠,亦称“打毬”或“击毬”,形式类似于今天的马球,始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来描写当时人击鞠的情形。古人击鞠时,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杖,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比赛所用的球有拳头大小,制球的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球体的中间被掏空,外面涂上鲜亮的颜色后,专门的工匠会在球的表面进行精致的雕刻,所以,它也被称为“彩毬”“七宝毬”等。因为击鞠是骑在马背上击球,所以击鞠的球杖特别长,球杖的顶端如偃月一般弯曲回来,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