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定"了1"只能附着述题里的核心谓词且有所选择,而"了2"几乎不受限制。(2)"了1"位于述题里的最下层,"了2"位于述题里的最上层,决定了前者只能在句法结构层面参与构成词组,后者只能在句子话语层面参与构成述题。(3)"了1"只能和核心谓词构成"VP+了1"词组,"了2"只能与语调一起构成"VP+了1"的语气结构并以之为辖域表示口气(tone)。(4)普通话是体凸显和口气凸显语言,不依赖高度语法化的时范畴系统来表示时范畴。这导致"了1"所表完成体难以直接明确地定位到客观时间轴,进而制约其成句能力。"了2"的口气功能与时范畴无关,不受此制约。总之,以上四个因素依次从微观到宏观制约"了1"和"了2"的成句能力,导致前者的成句能力小于后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