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手术后的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潜在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本院自2012年1月~2019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31例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手术前后的下颈椎曲度(C2-C7角)、其他颈椎矢状面参数[包括:枕颈角(C0-C2角),C1-C2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T1倾斜角(T1 slope,T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变化情况。随访观察术后C2-C7角变化情况,若有所减小,则视为下颈椎曲度减小(A组);若有所增加或不变者,纳入B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手术前后的相关颈椎矢状位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AAD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术后获访9~15个月、平均(12.1±2.8)个月,术后出现下颈椎曲度减小者9(29.0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2-C7角、术后C1-C2角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2-C7角≥20°(OR=8.276,P=0.001)和术后C1-C2角≥20°(OR=6.754,P=0.013),均是AAD患者术后下颈椎曲度减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下颈椎曲度减小在AAD患者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后并不少见,术前C2-C7角≥20°、术后C1-C2角≥20°可增加其发生风险。

  • 单位
    省骨科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