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院判决赔偿数额超过权利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又称报复性赔偿或惩戒性赔偿。[1]2013年商标法的修订,使得知识产权领域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规定惩罚性赔偿需建立在商标权侵权责任成立的基础上,并满足"恶意且情节严重"的条件。然而,现实中惩罚性赔偿在司法适用上处于困境。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对"恶意"和"情节严重"的规定过于抽象。另外,由于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的特征,导致权利人难以通过占有实现对权利客体的控制,损害赔偿数额难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