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作者:王芳; 夏伟*; 孙奥; 段碧辉; 邹辉; 赵敏; 项剑桥; 杨军; 李春诚; 袁知洋
来源: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 37(05): 545-553.
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23.05.008

摘要

2019年9月采集了长湖马洪台区、后港区、毛李区、湖心区和出湖口区共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并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湖表层沉积物中Corg和TN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含量高值区基本位于马洪台区,其次为毛李区,含量低值区基本位于后港区、湖心区和出湖口区;TP含量表现为后港区和湖心区最高,马洪台区次之,毛李区和出湖口区最低。重金属As、Pb、Cr、Cu、Ni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后港区和湖心区,毛李区次之,马洪台区和出湖口区含量最低;Cd和Hg在马洪台区含量最高,略高于土壤背景值;Zn含量在各区域变化不明显,整体上低于或接近于土壤背景值。营养盐污染评价中,后港区、湖心区和马洪台区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毛李区处于中度污染,出湖口区处于轻度污染,其中P是造成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后港区和湖心区污染较为严重,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在后港区和湖心区处于较重生态风险水平;Cd与Hg在马洪台区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余重金属均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As、Cr、Cu、Ni和Pb之间相关性显著,具有相似的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后港镇工农业废水;Cd和Hg主要来源于船只燃油排放;Zn主要受自然源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湖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