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病变脑膜受累的影像分析

作者:陈秀英; 袁庆海; 袁碧营; 陈杰; 张鹏*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3, 34(12): 837-864.
DOI:10.12117∕jccmi.2023.12.001

摘要

目的:分析耳源性病变累及脑膜的影像特点,提高耳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效能,并进一步探讨耳部胆脂瘤累及脑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行耳部MRI平扫加弥散加增强检查以及颞骨CT平扫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统计有脑膜受累且有术后病理的耳源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及临床信息,回顾分析其脑膜受累的影像特点,同时收集CT上有鼓室顶盖破坏但无脑膜受累的耳部胆脂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信息,回顾分析耳部胆脂瘤累及脑膜的危险因素。结果:累及脑膜的耳肿瘤性病变主要为鳞状细胞癌,非肿瘤组与肿瘤组增厚强化脑膜的冠状径线与骨质破坏最大冠状径线比值(Rc)、增厚强化脑膜的矢状径线与骨质破坏最大矢状径线比值(Rs)及最大厚度有统计学差异,Z值分别为2.05、2.15、3.09,P均<0.05。耳部胆脂瘤患者脑膜强化组与不强化组间性别、吸烟史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50、0.42,P均>0.05;两组间胆脂瘤平均径线(Rm)、鼓室顶盖破坏平均径线(Dm)均无统计学差异(Z=1.13、0.89,P均>0.05);两组间鼓室顶盖破坏处肉芽组织厚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Z=5.94,P<0.001)。结论:耳部恶性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导致脑膜增厚强化的影像表现不同,前者受累脑膜增厚程度更大,但相对于骨质破坏范围的脑膜强化范围小于后者。鼓室顶盖破坏处存在肉芽组织是中耳胆脂瘤患者脑膜受累的危险因素。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全文